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宜春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95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聚焦 > 网络游戏 > 网页游戏 > 正文

游戏即艺术,深度解读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这款视觉教科书

发布时间:2020-03-19 13:37:35 所属栏目:网页游戏 来源:站长网
导读:副标题#e# 艺术的伟大意义,基本上还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、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——罗曼·罗兰 写在前面 我们称呼游戏为当代第九艺术的原因,根本还是其游戏本身突破了艺术趋于内心世界的屏障,转而向大众层面出发。 试想一下,如今的游戏世界

  其二再把可掉落、可破坏的部位给予一个“物理效果”,这样在破坏后零件散落的方向以及方式,会按照当时的“运动轨迹”、“重力”等元素,产生不同的效果。

游戏即艺术,深度解读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这款视觉教科书

  当然这还没完,设计团队还要再去设计不同因素下产生不同的“定点破坏”效果的不同,比如你是用什么东西去造成的破坏。太繁琐了,我听着都脑袋疼,不知道开发组人员的发际线可还健在?

 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,虽然生物机械这一概念算不上新,但在游戏里达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,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实,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。如果真要追溯设计灵感那么FC时代也有类似的游戏出现,但如今市面上做到体验度满满的游戏,暂时就此一家。

  世界架设场景——蛮荒文明

  在这样一个科技感拉满的世界里,如果再去创作一个同样的背景,那么是否显得有些无趣了呢?

  从游戏的本身的架空设定为前提下,制作组竟然选了部落式文明的创作模式,我记得我在“错代风”那一期聊过这个东西。完全能感受到来自各种层次的“反差”以及“违和感”,你难以想象一个交通工具靠驯服,信息传递全靠吼的时代,拿着一个超高科技的武器屠龙的画面是多大震撼。

游戏即艺术,深度解读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这款视觉教科书

  小标题名为世界架设场景,我认为是没错的,不是用场景去决定世界的结构,整个过程是一个“动态”的。那就代表着,周遭环境和世界模式会随着玩家的推进而产生变化。在这种模式的情况下来看,选择蛮荒的设计确实是一个既大胆又高明的尝试。

  例如主角的设计,一身毛坯以及石头项链的着装显得极其符合“野性美”,可手上那一把未来反曲弓又赋予了她设计理念上的“灵魂”。再去反观周遭的建筑,依然是建立在各种高地的木质结构,图腾象征什么的,还有多如牛毛的细节成分。

  刻画充足的动态设计,再加上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特殊反差,一个你就是感觉奇怪,但是却乐在其中的世界就这样架设完成。

  总结

  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作为一个壮阔美丽的开放世界游戏,乐趣在于自由探索和各种场景的反馈互动,战斗就更不用多说了。值得在总结里提到的就是制作人员的用心对待,55小时的剧情对一些剧情党来说是一个精彩的故事,对于一些沙盒党来说是游戏刚刚开始的入门时间。可无论是哪种,都不妨碍这款游戏作为3A科幻大作教科书一般的存在。

  玩家们口口相传的有这样一句话,越细致的打磨,游戏就越引人入胜。那么对于这样一款虽然略有瑕疵,但打磨细致度远远盖过缺点的游戏来说,它就像一枚黑曜石,虽本身的价值不算太高,但艺术成分远远高于这些。

游戏即艺术,深度解读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这款视觉教科书

  在我心中,第九艺术的标杆有很多,未来当然也还会再有,他们其中不乏一些精良的独立小众作品,那也是因为最近的3A大作模式化、套路化真的太严重,创新和大胆尝试仿佛被开发团队自己的保守而故步自封,但地平线着实是可以让3A重新绽放出光辉的一款游戏。

  我觉得苏轼在《留侯论》的一句名言放到文章的最后相当合适。

  “读书不多,画则不能进于雅。观理不清,则画不能规于正。”

  最后的最后,希望各位反对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登录PC的玩家们放开心态,毕竟就如我所说,这么好的游戏如果没法让大家都体验到,是否就违背了我开头所说的“第九艺术创作的本质”了呢?

  来源:七雨先生

(编辑:宜春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