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宜春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95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外闻 > 正文

华为贡献的补丁量超Intel高居第一

发布时间:2021-01-26 14:57:38 所属栏目:外闻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2020 年注定是不凡的。它在阴霾中开始,在惊叹中结束,也让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那么,容器与云原生的 2020 年呢?你是否记得它是怎样开始的?它又将走向何方? Kubernetes:企业基础设施的标准抽象 在 2020 年,没有人再会去质疑一个平台团队采纳 Kuberne

2020 年注定是不凡的。它在阴霾中开始,在惊叹中结束,也让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那么,容器与云原生的 2020 年呢?你是否记得它是怎样开始的?它又将走向何方?

  Kubernetes:企业基础设施的标准抽象

  在 2020 年,没有人再会去质疑一个平台团队采纳 Kubernetes 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的合理性。事实上,2020 年的 Kubernetes 项目已经非常接近于的完成了它最重要的使命,即: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带来一层可以让平台团队基于此构造“一切”的平台层抽象。

  我们已经能够看到, 今天的云原生社区已经开始广泛认可 Kubernetes 项目作为“The platform for platform”的定位与价值,越来越多的平台团队正在基于 Kubernetes 构建各种各样的上层平台,PaaS, Serverless, AI Platform, Database PaaS 等等。面向终态的声明式 API 与其背后“辛勤”工作的控制器,为“构建基础设施层抽象”这个充满了挑战的技术难题,提供了一个能够在复杂度与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的解决方案。正是基于此,Kubernetes 项目才拥有了庞大的集成生态,让这个“企业基础设施的标准抽象”,逐步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事实。

  而更为重要的是,Kubernetes 真正的成功之处,在于它真正押注的是构建抽象的方法而非这些抽象本身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企业基于 Kubernetes 构建上层平台,都会引入各种各样其他的抽象作为补充,甚至取代或者隐藏掉 Kubernetes 的部分内置抽象:阿里巴巴开源的 CloneSet,腾讯的 GameStatefulSet 实践等扩展型工作负载等都是这个趋势的最好的案例。

  伴随着 Kubernetes 生态从底层到应用层能力的逐步完善,在 2020 年,更多大型互联网终端企业开始加入到了云原生的梯队当中。我们看到原本的 Mesos 生态标杆 Apple 公司成为了 KubeCon 2020 北美上的绝对主角,而金融巨头 MasterCard 则分享了他们基于 OAM、Kubernetes 和 Crossplane 项目构建跨云、跨运行时应用交付平台的内部落地案例。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以往在底层基础技术上给人以”保守“印象的大型非云企业,在 2020 年纷纷祭出了对很多新兴技术比如 Virtual Cluster 和标准应用模型技术上的落地与思考。云原生浪潮对整个技术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。

  此外,我们也不难观察到,Kubernetes 的极大普及以及基于它兴起的上层生态,正在跟安卓(Android)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显的趋同。安卓能够对下以一套统一的方式抽象与集成不同的手机、电视、甚至汽车等硬件设备,对上则为程序员暴露出统一的一套开发接口,使他们能够以这套统一的抽象去访问或者享受到这些基础设施能力。这种定位与 Kubernetes 非常类似,这里唯一的区别在于,安卓服务的程序员是 APP 开发者,而 Kubernetes 服务的“程序员”则是平台构建者。在这个背景下,诸如“Kubernetes 抛弃 Docker”之类的新闻会很容易理解:安卓本身,本就不需要专注于手机的电池是哪个牌子的。

  这个路径,可能也是 Google 比较擅长的一个“打法”:全力地去免费推广一个“操作系统”,真正获取商业价值的方式则是是去“收割”操作系统上层的生态价值而不是操作系统本身。毕竟用户是不会花钱去购买安卓的。所以 Google Cloud 目前正在 All-in 的,正是通过 Anthos 这样的 Kubernetes 混合云底座,将 Google Cloud 服务交付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数据中心上去。

  正在被打破的云计算“三层架构”

  长久以来,业界对云计算的认知,一直围绕着”SaaS + PaaS + IaaS“这样经典的三层架构模型展开。然而,在 2020 年,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极大普及,我们却发现这个模型似乎正遭受着挑战。
 

 种种现象指向一个趋势,互联网正在走向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
  不仅是大家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,大厂的人数也正变得越来越多。截至 2019 年末,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人数超过 10 万人,截至 2020 三季度末,腾讯的员工人数超过 7.7 万人。2020 年初,字节跳动就宣布员工人数会达到 10 万人。

  近两年,互联网企业市值疯涨,腾讯市值突破五万亿港元,美团逼近 2 万亿港元,拼多多总市值也已超过 2000 亿美元。但这背后推动增长的,似乎包含着更多的劳动力与更长的工作时间。

  这已然违背了互联网的初心。

  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经总结说,互联网强大的原因在于其具备四个效应,梅特卡夫效应、双边市场效应、传统经济中的规模效应和传统经济中的协同效应。基于这四个效应,互联网能够制造出非常难得的收益递增现象。通俗来讲,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通过创新,将效率与收益放大。

  讲究“效率”的互联网也开始依赖于人力堆砌时,其与制造业的本质区别似乎逐渐被磨平。

  当然,话说回来,“互联网”、“996”、“大小周”,都是个人对工作、生活的一种选择。“你选择安逸的日子,就要承受安逸带来的后果”,只是打工人选择的余地,确实不多了。

(编辑:宜春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